第八卷 異話︰ (3)

所屬書籍:唐朝詭事錄 小說

過杜甫的一首詩的話,也許會轉變自己的看法。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游歷秦州,在麥積山上一座幾乎廢棄的寺院里,神奇地發現一株金桃樹。在《山寺》一詩中,詩人這樣寫道︰“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

秦州即今日甘肅天水,是西域商人入長安必經之地。如果說有人在寺院食用撒馬爾罕的金桃且吐核成苗,甚至嫁接成樹,又有什麼不可能的呢?當然,一些固執的人認為,詩中所描述的金桃不過是麥積山上的野山桃而已。

與此同時,在太原,也出現過金桃的蛛絲馬跡。謝弗在《撒馬爾罕的金桃》中曾廣泛引用《酉陽雜俎》的內容,使自己的著作充滿一種魔幻的氣氛。但卻遺漏了一處︰“太原有金桃,色深黃。”或許謝弗認為,太原的這種桃子,不可能跟撒馬爾罕有什麼聯系。

可這位美國人忘記了一點︰撒馬爾罕的金桃產自中亞的康國。康國國王是漢朝月氏人的後裔,該國大多數居民則是當地善于經商的粟特人。唐朝時,作為北都的太原(李淵起兵之地。唐以長安為京師,洛陽為東都,太原為北都),商業非常繁盛,聚集了大批粟特人。如果他們中的一些把金桃樹帶到了這里,也不是一點可能都沒有。

但隨著黃巢之亂的爆發,整個帝國陷入漫天的血光中,撒馬爾罕的金桃就真的徹底消失在晚唐的風沙中了。到宋朝,雖有筆記和詩句提到“金桃”,一些人甚至表示自己還親口品嘗過,但可以斷定所吃的不過是冒牌貨而已。比如楊萬里的《嘗桃》︰“金桃兩照銀杯,一是栽花一買來。香味比嘗無兩樣,人情畢竟愛親栽。”

至于段成式,雖然提到一種神奇的桃子,但並非來自遙遠的撒馬爾罕,而是南方的瀟湘之地︰“仙桃,出郴州甦耽仙壇。有人至,心祈之輒落壇上,或至五六顆。形似石塊,赤黃色,破之,如有核三重。研飲之,愈眾疾,尤治邪氣。”這種內心祈求才落下的桃子,當然具有靈異的特質,而且最好的吃法是磨成桃汁。

又稱,唐時有人叫史論,在齊州為官,一次打獵迷路,進入一家寺院,聞到異香撲鼻,便問詢寺中僧人,後者取桃一只,大如飯碗,味道極美,令人神清氣爽。史論問桃子來自何方,僧人最後如實道來,史論便拉那僧人一同采摘。二人越嶺涉河穿深澗,來到一個怪石嶙峋的地方,有桃樹數百株,枝條拖地,年代久遠。史論跟僧人各自大吃了一頓,前者還想帶走幾個,僧人說︰“這里也許是仙靈之境,不可過貪。我曾听人說,昔日有人也來此摘桃,懷里揣了五六個,最後迷失在這桃林而不得出。”

當然,也有人認為,撒馬爾罕的金桃其實並不神秘。因為桃子的原產地就是中國。撒馬爾罕的粟特人,只不過把柿子樹和桃樹嫁接在一起,結出的桃子也就帶有柿子的基因啦,所以味道甘美,色澤金黃,唐人視之為珍奇,少見多怪而已。

唐朝詭事錄

唐朝的夜空,除了李白的明月,還有民間無數關于神、魔、鬼、怪的奇詭想象。千年前的唐朝,萬邦來朝,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優越的物質生活,多樣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極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傳奇詩人,用他們的詩句,描繪出一幅幅華麗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間的販夫走卒,則用他們更加不羈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瞳瞳魅影;甚至當朝的宰相,也會在入夜之後,關起房門,點上一盞燭燈,開始寫鬼怪故事。

的事情。所以,當唐朝的夜幕降臨,如果某一間屋內還閃爍著燭光,而且薄薄的窗戶紙背後,時而私語竊竊,時而驚呼陣陣,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剛听來的一段秘史、怪談或是驚悚傳聞。

這些故事,被段成式、牛增孺、李復言等人記錄在《酉陽雜俎》《玄怪錄》《集異記》《博異志》《甘澤謠》《杜陽雜編》《三水小牘》等數百部志怪筆記中,成為後世所有奇幻志怪故事的靈感來源和創作藍本。

現在,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故紙堆,看看唐朝人華麗的想象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驚奇畫面;看看這些畫面,又為我們記錄下了怎樣被湮沒千年的秘密……

翻開本書,見證唐詩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