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二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五)
作者: 烽火戲諸侯

所屬書籍:雪中悍刀行小說

河州邊境,戰事一觸即發。『,

幽州方向的大地之上如有悶雷傳來,兩淮節度使蔡楠身披鐵甲,握緊鐵槍,這位邊關大將滿懷悲涼,自己麾下的數萬西北精銳,竟然不是與北莽蠻子在戰陣上廝殺到底,而是死於內亂?

兩淮大軍步卒居中拒馬,騎軍兩翼呼應,很中庸的排兵布陣,不是蔡楠不想以騎對騎,跟北涼鐵騎來一場堂堂正正的死戰,委實是桀驁如他這類顧黨舊部,即便兵力佔優,依然沒有底氣跟那支軍伍玩花樣。蔡楠不奢望自己的兩淮能夠攔下那名年輕藩王,只能寄希望於盡可能留下更多的徐家騎軍,兩千,或者三千?至於朝廷接下來能夠憑藉天險地利、在薊州與中原接壤的數座關隘攔阻多少人馬,那就是真的是蔡楠的「身後事」了,既是疆域版圖上的身後事,更是蔡楠戰死殉國後的身後事。

蔡楠舉目望去,地勢平坦,起伏不顯,大片大片的白色積雪,他沒來由想起一個很煞風景的詞語,屍骨未寒。想著幾個時辰後自己的屍體,應該會很快就會寒透吧?

西北多雪且大,酷寒之地出健兒,兩淮道薊州當年便有楊慎杏的薊南步卒,號稱獨步天下,而升任節度使的蔡楠近水樓台,麾下兩淮邊軍很快就被視為離陽朝廷僅次於兩遼的一等戰力,隨著繼唐鐵霜之後又有幾位同為顧部舊將的地方大員,新近入京擔任要職,蔡楠非但沒有多少慶幸,反而嗅到几絲危險氣息,歸根結底,那些都是君王以黃紫官服換取地方兵權的無本買賣,之所以手腕溫和,那般含情脈脈,還不因為他們的共同恩主大柱國顧劍棠依然屹立在邊境?以及大將軍手中握有的數十萬邊軍大權?

蔡楠重重呼出一口氣,將年輕皇帝視為心腹的經略使韓林送出戰場以外,然後自己率軍壯烈戰死在此,是不是對大將軍,對朝廷對天子,都算有份過得去的交代了,這算不算史書上所謂的忠義兩全?

活在承平已久的安樂世道,成為享福多年的封疆大吏,蔡楠直到這一刻,才發現當年那個跟在大將軍身後一心求死的愣頭青,其實開始有點怕死了,尤其是死得不明不白。

北涼鐵騎的齊整馬蹄就像敲鼓,重重擊打在蔡楠的心頭鼓上,一下一下,讓這位節度使大人喘口氣都困難起來。

不用遠哨夜不守稟報,蔡楠肉眼就可以看到那支騎軍恰好在最佳衝鋒間距的邊緣地帶,停馬不前,一騎率先出陣,然後約莫是百騎扈從跟隨策馬前行。

心弦緊繃的蔡楠一頭霧水,愈發忐忑,沙場上兩軍對壘不是演義小說里的兒戲,什麼雙方主將單獨出列,酣暢淋漓地大戰幾百個回合,都是鬼扯。可眼前的的確確有百餘騎單獨離開北涼大軍,難道是那姓徐的為了贏取軍心,憑藉自身陸地神仙的實力,要大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蔡楠想到這裡就有些憤怒,真當己方的床弩大陣是擺設不成?為了針對徐鳳年這種戰場萬人敵的攪亂陣型,蔡楠專程派人拿著節度使兵符在整個兩淮道搜刮地皮,幾乎將所有北邊防線之外的床子弩一口氣或徵用或借調過來,整整五十餘架床子弩,兩淮道的家底都正大光明地擺在了蔡楠身後,不光是應付一騎數騎那種單槍匹馬的陷陣,對那支鐵騎的集體衝鋒也有極大威懾。

一騎當先,馬蹄不停歇,直到蔡楠陣前三百步外才收住前沖勢頭,不光是身懷小宗師修為的主將蔡楠,身邊精悍親衛和兩位步軍將領都依稀看清了那一騎的英偉姿容。

正是威名遠播的北涼王徐鳳年!

這位跟隨人屠姓徐的年輕藩王,殺江湖頂尖宗師不下十人,殺北莽大軍更是三十萬,雙手血腥,一路殺到了今天,殺到了這裡。

哪怕是身處敵對陣營,面對此人,仍然有幾分不得不承認的佩服敬畏,離陽老一輩雙字藩王的兒子中,這個年輕人可謂一騎絕塵,靖安道德趙珣同樣世襲罔替了父輩王爵,但低眉順眼得就像一條天子家的看門狗,原本被譽為離陽世子第一人的趙鑄,則在廣陵道飽受詬病,膠東王趙睢的長子趙翼在兩遼戰事中也算不得出挑扎眼,至於廣陵王世子趙驃之流就更不用拿出來丟人現眼了。蔡楠隨意揮揮手,那名滿頭大汗的精銳斥候夜不守趕緊退下,蔡楠死死盯住位於兩支大軍中間的年輕人,他身後百騎,不披甲不佩刀,一人只背一劍,想必就是在去年中原江湖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吳家百劍了,作為替朝廷鎮守一方的領軍大將,蔡楠對江湖事一向興趣寥寥,一身本事都是在戰陣上血水裡磨礪出來的殺人能耐,早年跟轄境內一位境界相當的武林名宿有過私下切磋,輕鬆獲勝後蔡楠的感覺就只有一個字,軟。

但是眼前那一百騎,卻讓蔡楠根本不敢小覷,至於那個為首的年輕藩王,蔡楠自然更不敢有半點掉以輕心。如果不是徐鳳年在三百步外就停馬不前,蔡楠甚至顧不得什麼風度,二話不說就會當場下令床弩攢射,江湖草莽怕軍弩,武道高手忌憚床弩,都是無數人拿命換來的血淋林教訓,尤其是重型床弩,有著「半百之內皆飛劍」的美譽,蔡楠自認不敢面對數張弩箭巨如槍的床弩。若非如此,去年北莽在虎頭城外也不會同樣是拿床弩招呼北涼王。

吳家百騎百劍,肅穆停馬。

這是他們離開吳家劍冢進入北涼後第一次重返中原,在劍冠吳六鼎和劍侍翠花身後的那名竺姓魔頭,甚至閉上眼使勁聞了聞,滿臉陶醉,嘖嘖道:「聞多了涼州關外的血腥味和馬糞味,還是這兒的空氣讓人舒服些。就是不知道真到了中原江南,能不能聞得到酒香和脂粉氣。」

只跟真名竺煌的吳家劍士隔著兩匹馬,徐鳳年微笑道:「按照之前約定,這次只要你們跟隨本王一路南下,到了能夠瞧見西楚京城牆頭的地方,你們一百人就可以恢復自由之身,之後不管是去江湖東山再起,還是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隱姓埋名,本王不管,吳家也不會管。」

當年在吳家劍冢內也無比嗜殺的竺大魔頭桀桀怪笑道:「王爺,這話對別人管用,對老竺我可就談不上厚道了,當年在那個鬼地方不過是多殺了幾個姓吳的家伙,吳老兒自己沒本事,就跟人合著伙在我身上敲入六十枚捆蛟釘,手段不怎麼高明,可惜手法還算獨到,不是吳家嫡系就拔不出那些玩意兒,老竺從來都是寧**頭不做鳳尾的脾氣,頭回進入那座中原江湖,不撈個武評四大高手噹噹,不再跟鄧太阿過過招,都對不起自個兒在吳家遭了四十多年的罪,所以嘛,身上這些釘子,還得勞煩王爺跟那個老不死的吳老兒說說情,只要王爺肯開這個口,老竺雖說從不曉得江湖道義為何物,卻也不是那種忘恩之人,到時候哪怕王爺要我去太安城殺個人,老竺也能拍胸脯答應下來,王爺,這筆買賣咋樣,做不做?」

陰氣濃重的竺煌,與鄧太阿都曾是吳家私生子,早早丟到了劍山自生自滅的棄兒,只不過當年一戰,勝出的鄧太阿進入江湖成為了桃花劍神,輸了的竺煌之後因為殺心過重,尤其是痛下殺手幾乎將吳家一支偏房斬殺殆盡,被勃然大怒的吳家老祖宗以不傳秘術下了禁錮,如果不是百劍赴涼,修為堪稱通神的竺煌,註定這輩子都無法讓世人知曉天底下還有這麼一號劍仙人物。至於這次率領吳家百劍前往廣陵道,不但是徐渭熊,就連褚祿山都有異議,因為徐鳳年許諾了他們的自由之身,這對北涼來說不是什麼可以忽略不計的損失。在戰況僵持不下的沙場上,這吳家一百人一百劍,一旦投入戰場,絕對能夠成為扭轉勝負的關鍵勝負手。殺不掉拓拔菩薩,但實力強如洪敬岩慕容寶鼎之流,恐怕也要膽戰心驚。

不等徐鳳年說話,對竺煌視為仇寇的吳六鼎就轉頭怒道:「姓竺的,你能拔出六十顆釘子,我就能再幫你塞進去六十顆!」

竺煌懶洋洋譏諷道:「就憑你小子?這話由你身邊娘們來說,都比你硬氣些。哈哈,你們吳家真是有意思,這兩代人,都是帶把的,不如不帶把的。」

劍侍翠花手指微動。

背負一柄極長極細古劍的矮小老人皺眉道:「竺煌,你不要得寸進尺。」

這位老人在葬劍無數秘笈無數的吳家劍冢也是地位超然,因為是個劍痴,吳六鼎小時候就幫忙取了個「娶劍老爺爺」的諧趣綽號,不同於從未離開過吳家的竺煌,或是張鸞泰、公孫秀水和納蘭懷瑜這些對重返江湖還抱有期望的成名劍客,八十歲高齡的老人這一生只對劍道一事痴心不已,只是受限於自身根骨修為,空有滿腦子獨闢蹊徑的劍道見解和滿肚子的劍術學識,始終無法自己親自提劍踐行,當老人進入北涼後,兩次跟年輕藩王談到劍道一事的招數意氣之爭,如逢知己,就有了衣缽落北涼的念頭,至於文人武夫都看重的家國天下,老人反而一向很淡漠。

徐鳳年沒有轉身,輕聲道:「什麼事情都到了西楚京城那邊再說,不出意料的話,應該會有一兩場仗要打,爭取我們北涼大雪龍騎一人不死,當然你們也別死。大好江湖,在等著各位前輩揚名立萬。」

吳六鼎沒好氣道:「給江湖留點種子是吧?老子就奇了怪了,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事,外人怎麼看都像是個傻子的勾當,怎麼到了你這邊,做起來就顯得格外豪氣干雲了?」

徐鳳年轉頭瞥了眼這個跟自己從頭到尾針鋒相對的年輕劍冠,沒有斤斤計較。

倒是這次跟隨北涼王再度一起出行的鳳字營舊部洪書文,冷笑道:「咱們王爺長得比你英俊,身手比你高出幾層樓,你小子不服氣?」

吳六鼎皮笑肉不笑道:「不服氣咋了?」

洪書文一臉天經地義說道:「不服氣?那你倒是跟咱們王爺過過招啊?」

徐鳳年不理睬兩人的拌嘴,對兩淮道大軍高聲喊道:「蔡楠,陣前一敘?」

蔡楠聞聲後沒有太多猶豫,單騎出列,步軍將領想要阻攔,自然不希望己方主將以身涉險,畢竟不遠處那位年輕藩王可是貨真價實的武評四人之一,但是節度使大人輕描淡寫撂下一句「徐鳳年想要殺人,不至於如此下作」。

兩騎各自上前一百多步,停馬相望,蔡楠深呼吸一口氣,望著眼前的徐鳳年,沉聲道:「王爺若是想讓本將退避三舍,就不用浪費口舌了!」

斜提鐵槍的蔡楠看到年輕藩王似乎被自己堵得無話可說,視線只是越過自己一人一馬望著兩淮邊軍,蔡楠沉默片刻,繼續說道:「任你徐鳳年是修為高出顧大將軍一頭的武評宗師,但你畢竟不是你爹,不是大將軍徐驍,仍然不值得我蔡楠下馬避讓!」

徐鳳年收回視線,問道:「如果沒有記錯,本王已經讓拂水房諜子給蔡將軍送過口信,今日將軍攔路可以,但是盡量將精銳安置在兩翼,任由我方騎軍一衝而過,我們少死人,你們更能少死人。這樣不好嗎?」

蔡楠冷聲道:「本將就當沒有收到那個消息,身為主持邊關軍務的武將……」

徐鳳年突然打斷蔡楠的言語,「將軍你沒有收到朝廷聖旨吧?」

蔡楠臉色冷漠。

徐鳳年笑道:「蔡將軍是覺得我北涼騎軍事出突然,太安城那邊措手不及?將軍當真以為安插在河州的趙勾諜子如此不堪?就算北涼騎軍推進速度再慢,那封聖旨也是註定不會『準時』送往這個河州的,永遠都會比這場戰事不快不慢,僅僅晚一步而已。」

蔡楠面無表情道:「這又如何?朝廷做事自有王侯公卿的主張,我蔡楠行事只需對得起身上這掛離陽鐵甲!」

徐鳳年扯了扯嘴角,「你放心,本王主動提出跟你蔡楠敘舊,沒想著要你們大軍讓路,之所以先前給你口信,是念在將軍當年給了某個老家伙一份面子,而今天之所以跟你廢話這些,又是因為在太安城有個當大官的老人,跟本王說了句心裡話。」

徐鳳年撥轉馬頭,緩緩離去,不輕不重的言語,傳入蔡楠耳中,「既然不願做樣子,兩淮邊軍一心想要為國盡忠,那北涼就遂了你們的願。沙場上,與我北涼鐵騎對陣,想死有何難?」

蔡楠臉色蒼白地返回己方大陣。

祥符三年春。

大雪龍騎如潮水一涌而過,兵力將近四萬的兩淮精銳潰不成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