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听途說︰ (2)

所屬書籍:唐朝詭事錄 小說

是什麼?似乎是說在修理月球上的“凸處”,難道是神秘的環形山?如果是的話,為什麼要修建?莫非每座山下都有一個通往月球內部的通道?當然,這所有的推測你都可以不信。

但那白衣人到底出現了,然後又神秘地消失。走前他還打開包裹,向我們展示了用來修理月球的器具,並給了主人公一些類似太空食品的東西。而這一切是多麼不可思議。但是,在後來的民間傳說中,就真的有了“八萬二千戶修理月亮”這麼一說,又有了“修月斧”、“修月戶”、“修月手”等稱謂。北宋王安石有《題扇》詩︰“玉斧修成寶月圓,月邊仍有女乘鸞。”甦軾有《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從來修月手,合在廣寒宮。”又如南宋詞人王沂孫的《眉嫵‧新月》︰“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蛾、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水,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只是在這里,“玉斧修月”已比作收復中原了。

盜墓驚魂

襄陽有官吏張某,一日夜,其三兄弟同時夢到亡父訴說自己的墳墓被盜,並告訴他們盜墓賊的蹤跡。

賊人很快被捉到,為首的竟是一對夫妻。

丈夫說︰“我們夫妻以盜墓為業已有十余年了,每次入墓,都帶著酒食。打開棺材後,按慣例,我和妻子會先跟墓主即那具死尸飲酒。程序是︰我先自飲一杯,然後說客人喝了一杯啊。隨後將酒滴入尸體嘴中。再說,主人也喝一杯吧。最後,我妻子也喝一杯。這時候,我會問︰酒錢誰出?妻子便說︰酒錢該主人出啊。然後,我們才取墓里的珍寶。但昨晚,打開棺材後,發現里面的人面色如生。我們依程序而行,當說到‘主人也喝一杯’時,那死尸突然睜開眼對我們笑了一下……”

這是唐朝時的一個盜墓傳說。

在中國古代,盜墓有兩個高潮期︰第一是東漢末年到魏晉六朝,第二是唐朝中期到五代十國。三國時盜墓猖獗,曹操還設置了“摸金校尉”這樣專門負責盜墓的職位。五代十國時,則出現史上頭號盜墓賊溫韜。當時,溫以軍閥身份坐鎮關中,幾乎把唐朝皇帝的陵墓挖了個遍。他不像一般盜墓賊那樣在月黑風高之夜偷偷摸摸地去盜墓,而是親自帶隊在大白天浩浩蕩蕩地去“開墓”。

按記載︰“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鐘、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也就是說,除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外,關中的唐朝十七個皇帝的陵墓都被溫韜掃蕩了。

盜墓這件事,性質當然比較黑。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別具意義︰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河南汲縣人不準挖盜戰國魏襄王古墓,發現了一堆寫有文字的古竹簡,當時朝廷非常重視這一發現,晉武帝司馬炎命大臣荀�浴 歪蕉怨胖竇蚪醒芯浚 詈笳沓觥噸袷榧湍輟肥   瞎湃痛呵 焦牡諞皇終涔笞柿洗喲舜蟀茲思洹6媽旱輛蛺鋪熳恿昴購螅 溝枚 豸酥 ⑼蹕字 氖櫸ㄕ婕S行冶緩筧四慷謾5 牽 摹獨紀ぜ 頡肥歉隼猓 潛晃媽捍永釷爛竦惱蚜昀鑀諏順隼矗 故且讕陝癲卦詰叵攏 兩袢允侵泄聊故貳 脊攀泛臀幕 飛獻畬蟺拿脹擰br />
千年來,繁衍不息,盜墓不止。自從有了這營生,一把“洛陽鏟”縱橫千里,直到現在這種鏟子也不過時,足見古人在發明這種盜墓工具時費盡心機。當然,盜墓有多少年的歷史,反盜墓就有多少年的歷史。隨著盜墓者手段越來越高超,反盜墓措施也越來越玄妙。總的來說,反盜墓有兩大手段︰第一,從根兒上就叫你找不到墳頭。比如,三國時曹操死後,設七十二疑冢,把盜墓者搞得暈頭轉向;第二,當然是在墓內設置暗器。一般來說,帝王的陵墓結構復雜,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側室、耳室、角室等組成,且墓門遠非一道,為斃殺盜墓賊,在主墓室和通往主墓室的途中往往“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蓋古制有其機也”。

關于伏火,史上有明確記載,魏晉六朝時,有盜墓賊進入墓室後,欲開棺取寶,听到里面有巨吼如雷,瞬時墓內火起,盜賊多被燒死。伏火是墓穴中最常見的暗器之一。看上去似乎離奇,叫人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多有科學根據。在幽深的墓穴中,由于環境密封,隨葬的腐爛之物經微生物厭氧消化而產生可燃性氣體,成分以甲烷為主,包含二氧化碳、氮、氫和硫化氫等,遇明火而燃燒。盜墓賊進入黑暗的墓穴,往往需要用火把,其後果可想而知。

伏火之外便是毒氣。貝丘在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唐時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這里是春秋戰國時齊國故都,境地多齊國國君及貴族墓穴。其中,齊景公墓在淄川區九頂山。唐朝時,有人曾開其墓,順著墓穴的甬道,入墓穴三丈深,于石函中發現一只活鵝,該鵝扇動翅膀,四下石塊皆落,響徹地宮。盜墓者又深入一丈,發現有青氣升騰,望之如燒陶時的煙霧,直沖上空,經過飛鳥,聞之都中毒而落,盜墓者驚恐不已,再不敢深入。

關于毒氣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墓主靈魂不散,以毒氣詛咒斃殺盜墓者;有人認為是墓主在建造陵墓時設置了機關,比如為保存尸體不使之腐爛以及毒殺盜墓者,而大量應用水銀,使水銀這種極易揮發的劇毒物在墓中形成一個毒氣層。此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以唐朝皇帝為例,生前為求長生而多服丹藥,有的更是死于丹藥(如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另一些皇帝則死于宦官的毒藥謀殺(如唐順宗、唐憲宗、唐宣宗),而丹藥成分多是有害礦物,毒藥則更不用說,聚集在體內,慢慢地揮發,自然使墓穴充滿毒氣。

如果說火與毒借助了化學知識,那麼墓室內暗藏弓弩,射殺盜墓者的辦法,則完全來自于人為的力量。這種埋伏一般設在墓門之後,當有人開啟,就會觸踫機關,便有飛箭襲來。應該說,這是最具有技術含量的防盜墓手段,因為需要精密復雜的機械知識。此外,以流沙掩墓,形成沙層,也是一種辦法。

《酉陽雜俎》中有不少唐朝第一手的盜墓秘聞,可以說還原了最真實的盜墓現場。古墓中的各種神秘的機關,讀來令人毛骨悚然︰“劉晏判官李邈,莊在高陵,莊客懸欠租課,積五六年。邈因官罷歸莊,方欲勘責,見倉庫盈羨,輸尚未畢,邈怪問,悉曰︰‘某作端公莊客二三年矣,久為盜,近開一古冢,冢西去莊十里,極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側有碑,斷倒草中,字磨滅不可讀。初,旁掘數十丈,遇一石門,固以鐵汁,累日洋糞沃之方開。開時箭出如雨,射殺數人,眾懼欲出,某審無他,必機關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輒出,投十余石,箭不復發,因列炬而入。至開第二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眾以棒擊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畫兵衛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璣堆集。眾懼,未即掠之。棺兩角忽颯颯風起,有沙迸撲人面。須臾風甚,沙出如注,遂沒至膝,眾皆恐走。比出,門已塞矣。一人復為沙埋死,乃同酹地謝之,誓不發冢。’”

劉晏是中唐時期人,官至宰相,是唐代最著名的理財能手。安史亂後,百廢待興,幸有劉晏梳理,掌握財政,才使帝國有回升氣象,但最終唐德宗信任奸佞,構陷劉晏,終被賜死。

劉晏幕府中有個判官,也就相當于助理,叫李邈,其莊園在陝西高陵縣。劉晏身死,殃及池魚,李邈也被罷官,退隱莊園。回到莊上的第一件事,李邈就是查賬(不愧在劉晏幕府中做事)。查著查著,發現問題,有個莊客似乎已欠了好幾年租子。李邈把僕人叫來,僕人說這個莊客已寄居莊上多年,但行為奇特,好像沒怎麼見他經營過農田果園,而是晝伏夜出,干的似乎是道上的事,但又沒證據。

雖已欠了多年租子,但那莊客態度還好,說只要主人一到,就一定會還上。幾天後,李邈去倉庫查看,果見倉庫充盈。經核對,莊客該交的租子都交上了。李邈奇怪,叫來莊客相問。莊客說︰“我做您的莊客已有幾年,但實話跟您說,我暗地里一直從事盜墓營生,所以有些余財,听說您回來了,于是給您補上。”

李邈說︰“關中帝王貴族的陵寢甚多,盜墓之事亦猖獗,沒想到我這莊上也有盜墓工作者。我听說干你們這行的經歷都很離奇,不妨給我講講,我會給你保密的。”

莊客沉思片刻,說︰“還是從不久前的一次經歷說起吧。那座古墓是我的一個弟兄發現的,離咱莊子有十多里地,隱匿在荒山深處的一片松林中。它的墓身特別高大,一側有石碑,斷倒在草叢中。因年代久遠,上面的字跡已磨滅。當時,我帶了好幾個人去,挖掘了數十丈後,才遇到一扇石門,很堅固,是用鐵汁封上的。由于從事這行久了,很多盜墓技巧我了如指掌,這難不倒我。我叫人用熱糞汁澆灌,幾天後終于將墓門打開。但還是大意了。我有幾個弟兄剛進去,就被里面設置的暗箭射殺了。”

按莊客的描述,當時正是黃昏,墓中射出致命的飛箭。莊客身邊的人都很害怕,想退出來,但被制止。莊客還是比較有經驗的,認為這機關是可以破解的。隨後,他叫人往里面投擲石塊,每一次投擲,都有一束飛箭射出,共投了十來個石頭,暗箭才射完。接著,幾個人高舉火把,進入了古墓。

順著幽暗的甬道走了不遠,他們發現第二重門,剛把門弄開,莊客身邊又有兩個人倒在血泊中。幽暗中,莊客隱約看到門後有數十個兵士,皆身著錦衣,圓睜雙目,舞動利劍,擋住去路。因為恐懼,莊客身邊幸存的兩個人已扔了火把和手中的刀棒,跪在地上求饒了。開始時,莊客也被嚇了一跳,他挖過很多陵墓,遇到並破解無數機關,但還沒見過墓內有活人把守。但定楮再一看,發現那排錦衣兵士只是站在原地舞動利劍,原來是巨大的人形木偶。

莊客判斷︰他們在打開第二道大門時,不小心觸動了機關,導致那木偶運劍如飛,連傷多人。穩定心神後,莊客把身邊那哥倆兒從地上吆喝起來,一起壯著膽子用大棒掄擊,這才把那群木偶手里的兵器打掉。

穿過危險的第二道門後,他們三個人進入主墓室。四壁上,繪有武士畫像,恍惚如真人,令人畏懼。南壁上,有一口彩色棺材,用鐵索懸于半空,棺材下的石台上,金銀珠寶堆積如小山,在上方形成一圈詭異的光暈。

按莊客的說法,這是他多年來遇到的機關最莫測的古墓。

他身邊的一兄弟自告奮勇上前取寶。快到石台時,被什麼絆倒,沒等回過神來,就感到懸棺兩角忽然生風,有沙子猛瀉下來。風越來越疾,沙出如注,一會兒就到了他們的膝蓋處。莊客驚恐至極,艱難地拔腿往回跑,和一個兄弟從第二道墓門僥幸逃出。但該門很快就被流沙堵塞,剛才被絆倒的那個人脫身不及,被活埋在墓里。

當莊客和那唯一幸存的兄弟逃上地面時,已是後半夜。松林間磷火點點,老梟長鳴,兩個人驚魂未定。陰森的松林,久遠的古墓,隱約的碑文,搖曳的荒草,堅固的石門,如雨的弩箭,殺人的木偶,恐怖的懸棺,無盡的飛沙……這所有的一切把人們帶回到那個遙遠而詭異的唐朝之夜。如果說這個故事的流傳僅僅限于民間的某個角落,是在昏暗的酒肆里被段成式無意間听到的話,那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發生的盜墓案,則震驚了整個朝廷。

這一年,帝國死了兩個著名人物︰宰相張九齡、詩人孟浩然。按史上記載,該年大唐王朝人口有四千八百萬,人民富足,物價低廉,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的市場上,每斛大米的價格只有一百多錢。帝國四海升平,行萬里而不持寸兵。治安之好到夜不閉戶、旅不攜刃的地步。但話也別說那麼肯定。因為當年發生了中國盜墓史上最著名的唐玄宗所寵愛的華妃之墓被盜事件。在這一事件中,不但隨葬珍寶被洗劫一空,華妃尸體也遭凌辱,給這一年蒙上一層難以去除的陰影。

華妃是楊貴妃入宮前極受玄宗寵愛的一個妃子,是慶王李琮之母。但不幸早死,安葬于長安郊野,隨葬珍寶無數。到了開元二十八年,其墓被賊人瞄上。由于華妃墓目標太大,總有陵墓管理人員巡視,所以下手不易。為了不引起注意,盜墓賊偽裝成送葬人員,在華妃墓百步外另起大墳,隨後從墳下挖地道,直通華妃墓!可以說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一手段在盜墓史上非常少見。

當地面上的陵墓管理人員還在打盹時,地下的盜墓賊已進入華妃墓了。打開棺材,發現華妃面容栩栩如生,四肢柔軟,還可以屈伸。在漆黑的地下,面對絕代美人,盜墓賊進行了最瘋狂的掠奪——比如,為了取華妃腕上的金釧,干脆拿砍刀將華妃雙手剁去。金釧是唐朝女性貴族下葬時必須戴的裝飾品,呈圓環狀,多用黃金制成,一圈一圈地纏于腕上。盜墓賊怕華妃的魂魄托夢向兒子傾訴自己的劫難,而殘忍地將她的舌頭割去。這還不算完,他們將華妃的尸體側立起來,將蠟燭放進陰道,將藏于體內的珍寶洗劫一空,所謂“剖棺,妃面如生,四肢皆可屈伸。盜等恣行凌辱,乃截腕取金釧,兼去其舌,恐通夢也。側立其尸,而于陰中置燭,悉取藏內珍寶,不可勝數”。

得手後,盜墓賊順著地道退回自己所挖的那個大墳里面。隨後,派人從長安拉著空棺材來到郊外,將所盜珍寶裝在棺材里,尋找時機拉回城內。但沒想到,他們動手前,慶王李琮曾夢見母親裸著身體,披頭散發,悲泣道︰“可惡的盜賊發掘我墳墓,又凌辱我身,我之遭遇,如何能說與人听?但我必會看到他們敗露于春明門下!”李琮于夢中哭醒,轉天一早入奏父皇玄宗。經查看,墓果然被盜,華妃被凌尸。皇帝大怒,叫來長安市長,令其限期捉拿盜墓賊。

那伙盜墓賊此時正拉著裝有珍寶的棺材回城,來到春明門前。

春明門為長安東城主城門。在這里,警惕的官差攔住盜墓賊,在車中的棺材里搜出珍寶。即日審訊,盜墓賊如實招供,隨後又逮捕了數十人。一查身份,這些盜墓賊並非窮人鋌而走險,而都是長安城里不學無術的官家子弟,盜墓只為了刺激好玩……

上面幾起盜墓案已是詭異,但有一些更加令人難以置信,比如下面這則記載就把我們的想象延伸了一步。其中一個環節上,使用了跟華妃盜墓案中相同的手段。

故事發生在唐朝黃門侍郎盧渙做明州刺史的時間段內。

盧煥曾任南海郡大都督,明州即現在浙江寧波。境內有象山縣,林木繁盛,深溪幽谷,環境絕美。卻說這一日,迎來一隊探險尋寶者,說白了就是盜墓賊。這股盜墓小分隊的隊長,祖上幾代都以盜墓為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手段。

這一天,隊長帶著盜墓小分隊行進在象山幽谷中。走著走著,他叫隊伍停止行進。助手問怎麼了。

隊長說︰“你們看這路面。”

幽谷中曲折蜿蜒且為植被覆蓋的小徑又有什麼問題呢?助手不解。

隊長說︰“仔細看。”

助手說︰“是一道車轍,有人不久前從這里經過。”

隊長說︰“再仔細看。”

還沒等助手發現些什麼,俯下身的隊長已將小徑上的泥土抹去,路面上漸漸露出一塊帶有精美花紋的青磚。

助手下意識地感到︰“下面有古墓?!”

眾人取出工具就要挖掘,但被隊長制止。這里雖然幽深,但也不是沒人經過。為安全起見,隊長帶人去了縣城,提出要在幽谷住下來,希望縣里答應。縣里管事的沒把這當回事,想住就住吧。隊長叫人在那段路旁建了房子,為掩人耳目,從房子里挖地道,直通旁邊的古墓。古墓有三道石門攔住他們的去路。這三道石門,同樣用鐵汁密封,眾人一籌莫展。就在這時候,隊長使用了祖傳秘招︰于石門前打坐,齋戒一日,口中念著咒語。

第二天,兩邊的石門慢慢打開……

每扇門後,有數百銅人銅馬,銅人手持干戈,制造精巧,若是不仔細看,在昏暗的墓內,還以為真人再現。但中間的主石門還未打開。隊長又齋戒三天,口中繼續念著咒語。第四天,石門緩緩打開,在群盜歡呼時,門中走出一個黃衣人。眾盜大懼。隊長制止了他們,說︰“爾等有什麼可怕的?墓中出現異象,再正常不過了,且看他說些什麼。”

黃衣人說︰“漢朝征南劉大將軍,叫我來跟你們傳話,他生前有卓越戰功,逝後皇帝鑄銅人銅馬保護墓室,以不失生前之威儀。你們施計來到這里,為的是要珍寶,但我告訴你們,這里真的沒什麼珍寶。因為此墓為朝廷主持下的官葬,按我漢朝慣例,是不陪葬珍寶的,你們又何必苦苦以咒語侵擾我們?若不听所勸,必定會受到傷害。”

說完,黃衣人轉身回到墓室,中間的石門又關上了。

隊長大怒,又連續念動咒語。幾天後,石門又開了,出來一個丫環,再次勸他們住手。隊長依舊不听。丫環嘆息一聲,轉身回去。過了一會兒,石門驟然而開,里面洪水滔天,包括隊長在內的盜墓賊頃刻間葬身墓內。只有一個逃了出來,到縣衙自首,敘說原委。縣官將此案報至明州。刺史盧煥下令查看這座異墓,唯見石門里有一張石床,床上有一架骷髏。而石床下,水深一半。

在上面的故事中,盜墓賊使用咒語打開墓門,但具體咒語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後來石門就真的打開了,只是迎接他們的不是寶藏而是滔滔大水。在這里,盜墓案被打上魔幻色彩,而顯得虛實難辨。

類似的故事還有一個︰“近有盜,發蜀先主墓,入墓穴,盜數人齊見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余,盜驚懼拜謝,一人顧曰︰‘爾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乞與玉腰帶數條,命速出。盜至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穴,已如舊矣。”也就是說,喝完酒的盜墓賊,出古墓時,發現自己的嘴已張不開了,被贈予的玉帶則化為巨蛇……

唐人志怪中,還有一則更神奇的︰

玄宗開元年間相傳,有僵人在地一千年,因墓崩,僵人復生,不食五谷,飲水吸風而已。也就是說,有一個地下僵尸要在開元年間復活。于是僵尸就真的復活了,被盜墓賊奉若神明,呼之為“地仙”,因為他能告訴盜墓賊哪座墓地里有珍寶。有一伙盜墓賊按其指點,在濠州、壽州一帶盜挖古墓,多次得手。

此日眾人又按指點掘一古墓,入墓後,發現有四暗室︰東暗室放的都是兵器;南暗室放的是綢緞,並有牌子,上寫“周夷王所賜錦三百端”;西暗室都是漆器;北暗室則是一口玉棺,里面有一具玉女,模樣如生,以手摸之,溫暖似有體溫。玉棺前是一銀酒杯,里面盛有美酒。盜墓賊見之,競相飲下,其味甘醇。隨後,他們開始行動,搜索寶物,又取玉女左手無名指上的玉環。兩個盜墓賊中,有一個叫楊知春,猶豫了一下,認為不該再動那玉環。但他人不听,為摘下玉環,抽刀砍斷玉女的手指,竟有鮮血從指中流出。

出古墓後,眾賊以為楊知春要叛變,欲除之。但舉刀後,卻身不由己地互相殘殺起來,只留下楊知春呆呆地站在暮色降臨的荒野中。

日行百里的步行者

一個人,只借助于腳力,便能日行八百里。

說到這兒,很多人會想到《水滸傳》里的戴宗。被稱為“神行太保”的他,據說就能日行八百里。他靠的是腳上拴一對“甲馬”。

甲馬是什麼,我們後面再說。現在要講的是戴宗這個形象的創造,顯然受了《酉陽雜俎》中這個故事的影響︰“元和末,鹽城腳力張儼,遞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為伴。其人朝宿鄭州,因謂張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數百。’乃掘二小坑,深五六寸,令張背立,垂足坑口,針其兩足。張初不知痛。又自膝下至,再三捋之,黑血滿坑中。張大覺舉足輕捷,才午至汴,復要于陝州宿,張辭力不能。又曰︰‘君可暫卸膝蓋骨,且無所苦,當日行八百里。’張懼,辭之。其人亦不強,乃曰︰‘我有事,須暮及陝。’遂去,行如飛,頃刻不見。”

唐憲宗元和末年,鹽城有一名快遞員叫張儼,接了個活兒,送公文去長安,至宋州(河南商丘),遇到一個人,面貌古異,求結伴同行。張儼沒拒絕。那人要第二天趕到鄭州投宿。張儼說︰“怎麼可能?從宋州到鄭州,有不近的一段路,怎麼著明早也難以到達。”

那人淡淡一笑,說︰“也未必。只要听我的,日行數百里不是問題。”

張儼頓感迷惑。

那人埋頭挖了兩個小坑,不是很深,只有五六寸,叫張儼背對著坑,腳跟懸于坑口,然後取出一枚針,扎張儼兩腳上的穴位。張儼也沒覺得疼。那人開始一次次捋張儼的小腿,漸漸有黑血自針孔中流出,滴滿坑中。

那人叫張儼走兩步。

張儼邁動雙腿,覺得身輕如燕,一如雲中漫步,當然大為吃驚,問緣由,那人笑而不答。

這樣行路,當天中午即達汴州(河南開封)。在城外小店里,吃了點東西,那人對張儼說︰“不必在鄭州投宿了,我們今晚可越過鄭州,直達陝州(河南三門峽)。”

張儼表示,陝州離汴州還很遠,即使凌空飛步,也不可能趕到。

那人說︰“請允許我暫時把你的膝蓋骨卸下來,不會讓你覺得疼,這樣的話,即可日行八百里,日落前保證到達陝州。”

張儼這一回連忙擺手,無論怎麼說,都不肯叫那人卸下自己的膝蓋骨。當然,主人公的擔心也可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那人不作勉強,說︰“我有事在身,須在今天黃昏趕到陝州。既然如此,那只好先行告辭了。”說罷,奔出店去,步履如飛,頃刻間,他便消失在唐朝午後的世界里。

故事就這樣在張儼的愣神中結束了。

在這里,順便說一下,唐穆宗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長安昊天觀有道士符契元,身懷異術︰“心欲有詣,身即輒至。”也就是說,想去哪兒,心一想,身子立刻就能到哪兒。又,鄂州道士朱翁悅會大地伸縮術,伸展後,百步距離,施法後,人走一天也走不到頭;縮小後,很快就能達到。我們這個故事里,在沒有縮地和騰雲的前提下,主人公創造了唐朝最快的奔跑速度。

現在,回過頭來看一下︰

按故事中的說法,可以推測︰張儼是當日早上在宋州遇到那異人的。被“料理”後,中午即抵達汴州。從宋州到汴州,直線距離是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我們設定兩個人是在上午九點相遇,在中午十二點到達汴州,也就是說只用了三個小時,平均一個小時飛步五十公里。後來,那異人又要從汴州直接到陝州,這一段距離是三百二十公里。按異人的說法,他于午後出行,在黃昏即可到達,也就是五個小時左右,折合每小時走六十多公里,即假如張儼卸下膝蓋骨後的時速。如此算下來,故事中異人所言的日行八百里(古代一里在四百米至六百米之間,一般人步行,每小時最快走十里左右)還是保守的說法。

現在再說《水滸傳》里的戴宗,他神行靠的是甲馬。

兩個甲馬可以日行五百里,四個甲馬可以日行八百里。想象中,甲馬似乎是一種機械器具,甚至有人嚴肅地指出那只是一種帶有 轆的輪滑而已;或者說,是一種可以不停地提供動力的裝置。還有人說,所謂甲馬,其實是一種看起來像駱駝的類似于“四不像”的神奇動物,它集中了十二生肖的特點。但按《水滸傳》的描述,顯然不是。

甲馬這東西,其實就起源于唐朝,最初叫紙馬,是一種祭神用的紙。祭祀完畢後,用火焚燒。因上面所繪神像大多騎馬,後來也就稱其為甲馬了,也有人認為,甲馬和紙馬是有區別的,前者只用于“追魂捉命”。也就是說,戴宗使用的甲馬,是紙馬而已。把繪有神像的紙馬捆在腿上,然後使用法術,便可以飛步天下。每次停歇時,要把甲馬解下來,雜合著金紙焚燒。轉天再上路,捆上新的甲馬。

當然,前提是你確實相信有這種法術。

《水滸傳》里,戴宗捆上四個甲馬後,經推斷和計算,時速能達到每小時三十公里,比張儼慢不少,更沒法跟那位消失在午後汴州的異人相比了。

不管相信與否,異人飛步凌空的模樣都會久久地閃耀在我們面前。

這種神行之人並非只是孤例。長安永安坊有永壽寺,德宗貞元年間,該寺有證智禪師,“或時在張櫝蘭若中治田,及夜歸寺,若在金山界,相去七百里”。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他白天在外地“治田”,當晚就能回到長安寺院。兩次相隔多遠呢?七百里。

唐時還有奇僧萬回。萬回只有二十多歲,“貌痴不語。其兄戍遼陽,久絕音問,或傳其死,其家為作齋。萬回忽卷餅菇,大言曰︰‘兄在,我將饋之。’出門如飛,馬馳不及。及暮而還,得其兄書,緘封猶濕。計往返,一日萬里,因號焉”。一日之間,從長安到東北的遼陽,他打了個來回。

看上去,萬回的故事似乎更離譜。但當千年後,某位老兄入睡還在河北睜眼卻到上海這種事發生時,我們就知道這世界上的事有多麼不可思議了。是啊,在這個充滿未知的天地間,有多少事超出我們日常經驗的範圍,又有多少人生活在我們想象力能夠抵達的邊界之外,並在某個時間神奇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重現的古董

早在唐朝時,就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收藏古董了。

最初,收藏只限于皇家。從中唐開始,收藏之風向大臣們那里蔓延。從中唐到晚唐,著名的古董收藏家有︰韓愈、張惟素、蕭、李方古、段文昌、裴度、李德裕等。

著名宰相李德裕在當時算首屈一指的收藏家,按史上記載,他“每好搜掇殊異,朝野歸附者,多求寶玩獻之”。

李德裕在長安的府邸位于安邑坊東南角。宅子雖然不甚宏大,但景致極為奇巧,庭院內“怪石古松,儼若圖畫”。一年盛夏,同僚在他家聚會,當時天氣悶熱,李德裕說不妨事,隨便把大家帶到一個屋子,屋中四壁上均是前人留下的名貴字畫。諸位入座後,頓感清涼無比,問其故,才知屋內還有一件稀世寶物白龍皮,為新羅人所獻,將其浸入水中,四周則清涼如秋。

像這樣的寶物,在李德裕那里只是九牛一毛。

德裕在洛陽城外三十里建有唐朝最著名的別墅平泉莊,里面不僅有歷代稀貴的古董文物,更有天下奇花異草、珍松怪石。那些文物,放到現在,隨便一件都會值幾千萬元。

跟李德裕同時的李章武(官至成都少尹)也是當時著名的收藏家。

他的鎮宅之寶,是三國時諸葛亮使用過的佩劍。這東西要傳到現在估計也價值上億了。此外,他還藏有一種東西︰人臘。也就是干尸。當然不是一般人的,否則也沒什麼意義,而是一種小人的干尸,通長只有三寸多,但眉眼明晰。據說,是僬僥國人。僬僥國,傳說中的小人國,《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記載。

下面要講的故事,跟一幅稀世名畫有關。

這幅畫出自盛唐第一流的畫家張萱之手。作為仕女畫雙星之一(另一位是周?),人們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