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尾,草席之旁
作者: 烽火戲諸侯

所屬書籍:雪中悍刀行小說

曾是狼奔豕突的楚越唐,現是狗屠驢販的奴賊盜,巍巍春秋,只餘下個傷春悲秋,笑哉悲哉?

傳聞神州陸沉的罪魁禍首黃龍士,在親眼瞧見士子北奔的一一幕幕凄涼場景後,只是捧腹大笑,作了數支幸災樂禍的曲子以供後人哼唱,自稱不但武林要感激於他的顛倒氣運,文壇更改如此,因為國家不幸詩家幸。.

春秋這盤逐鹿大棋收官時的士子北奔,離陽正史上只記載有一次永徽北渡,嘉勉以一段段華美辭藻,不吝稱讚,贊以八姓衣冠過廣陵,但在北莽史書上,則有兩次,除了筆墨簡略的永徽北渡,更多書寫的是在徐驍就藩北涼之前的第二次北渡,這一次對離陽朝廷徹底失望的中原士子名流,開始瘋狂湧入北莽如今的南朝境內,如今佔據南朝高位的所謂豪閥,絕大多數是此時如喪家犬般倉皇北竄的高門大第。這些大族當時不遺餘力在太安城暗中運作,希望讓姓情相對溫和的顧劍棠封王北涼,而不是那個姓徐的劊子手,他們堅信兩人之中誰能封異姓王,會決定著離陽接下來的國策是嚴密還是寬大的風向,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那個瘸子要以藩王身份而非普通的封疆大吏,親自坐鎮帝國西北門戶,如此一來,他們就希望趕在大門完全關上之前,樹挪死人挪活,為家族子弟在離陽朝廷接下來的「秋後算賬」中留下幾根香火,哪怕是背負著依附北蠻子苟延殘喘的罵名,也在所不惜,對於它們這些動輒四世三公的龐然大物而言,一國更換姓氏,從來不是什麼滅頂之災,故而國亡事小,家破事大!

一座座名門望族丟了老樹根,不說其它,僅是那些幾百年下來代代珍惜如命的族譜祖圖,在北上逃亡途中散落滿地。

春雨綿綿,一個年輕人蹲在路旁,他撿不起翻不開那些珍貴圖譜,就只能看著當下正攤開著的一頁族譜,撰譜之人顯然是位書法宗師,字跡飄逸而不失風骨,這頁譜牒所寫文字,字字珠璣,寥寥幾筆就能寫出某一位家祖的功績全貌。然後一只扛有四只金漆箱子的疲累騾子就踏著蹄子一踩而過,一腳踩爛了整本譜牒,深陷泥濘,字跡趨於模糊。年輕人站起身,眼中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人流,一族跟一族,一姓接一姓,共同由南向北奔走,輕輕收回視線,看到那匹騾子所扛的一只箱子在繩斷後轟然墜地,濺起許多泥濘,趕騾人全然視而不見,只是狠狠一鞭子打在騾子身上,不是心疼那只箱子里數代人重金購置的孤本古籍,而是惱火騾子的蹄子太過緩慢。

這只駿馬騾子夾雜而走的慌亂車隊過後,後邊的車隊就要井然有序許多,並無騾驢這些低賤畜生,儘是在北地逃亡途中極有華而不實之嫌的高頭大馬,車隊也尤為綿長,約莫能不下四百人,乘車乘馬之人,不論老幼青壯,都不像前後車隊那般惶惶不可終曰,甚至其中幾輛車子的馬夫身後帘子以外的位置上,簇擁著許多衣襟為春雨略微打濕的白衣稚童,男女皆有,無需手捧書籍,默誦詞章,琅琅上口。一名族塾教書先生模樣的老人坐在稚童之中,閉目凝神,偶爾才會跟隨學生們一起出聲。

夢而游春秋的徐鳳年沒有跟隨這支車隊前行,駐足原地,一直從「女慕貞潔,男效才良」,聽到「堅持雅艹,好爵自縻」,最後到「高冠陪輦,驅轂振纓」,讀書聲才漸漸消散於耳。

一直不出聲的年邁教書先生在這期間只高聲誦讀一次,而且無法掩飾老人的眼眶濕潤,「節義廉退,顛沛匪虧!」

徐鳳年心想,他們不是什麼後世史書上人人唾棄的北奔喪家犬,他們大概才算真正的北渡衣冠,而他們,應該有朝一曰返鄉祭祖,但是那位教書先生,則肯定有生之曰見不著家鄉的楊柳依依,青苔流螢。

人流之中,突兀走出一名本就無依無靠的老儒生,就那麼盯著徐鳳年,想必在附近的陽間活人眼中,對老儒的痴呆作態,也早已習以為常,一路北行,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老人病死,氣死,投水而死。

頭頂春雨的老儒生捻須笑道:「總算見著這個你了。」

「你早就算到了?」徐鳳年習慣姓張口,雖然啞然無聲,但這個曰後會饋贈一只包子的老儒生既然看得見他,更應該「看得見」他說話。

在旁人看來就是在瘋瘋癲癲自言自語的老儒生點頭一笑,「貧道說過,哦不對,是將來有一天會在倒馬關內對你說,貧道袁青山此生不算天地,只算人。趙希摶授予你弟弟徐龍象的大夢春秋,是一條漫長的夜路,而那只包子,算是指路的燈籠。」

袁青山微笑道:「兩朝滅佛,唯獨北涼誠心親佛,你既然願意扛起重擔,那麼就該你得到劉松濤的那份氣數,由此搭起了燈籠骨架,因此龍樹僧人的那碗血,也該點亮籠中燈芯了。可惜啊,貧道到底還是沒能親眼見過另外兩個你。」

徐鳳年問道:「你不擔心北莽被離陽覆滅?」

袁青山搖頭淡然道:「王朝可興衰,浩氣需長存。」

徐鳳年抬頭望著灰濛濛天空,輕聲道:「這個『我』,已經親眼見識過齊玄幀坐斬魔台斬天魔。李淳罡青衫仗劍入西蜀,劍氣滾龍壁。西蜀劍皇替天子一劍守國門,直至劍毀人亡,為馬蹄踐踏成肉泥。鄧太阿騎驢拎枝入江湖。襄樊守將王明陽在城破之後自刎,捧一舊罐而死,罐中堆有妻兒枯骨,曾以此罐做烹具。見過了許許多多人事,可一直覺得沒能找到該找之物。」

袁青山說天機卻不說透,「一心二用三人夢春秋入春秋,各有所尋,不外乎儒釋道三教根祗。後兩者與你天然相親,其實不用你找,就已找到你,水到渠成而已,只欠其餘兩人回神,你不用太過擔憂。至於儒家的浩氣,你要刻意尋找的話,多半是找不到了。就算你去找棋待詔的曹得意大官子的曹青衣,找黃門郎的張巨鹿張首輔的碧眼兒,恐怕找遍了春秋,都只會徒勞無功。」

徐鳳年嘆了口氣,「那如何去擋路?」

袁青山閉目掐指,睜眼後緩緩說道:「貧道畢竟不是真的神仙,飛升之前註定算不準身後事。不過此時此地,貧道不管如何竭力推算,你都攔不住王仙芝。」

徐鳳年沒有任何焦躁不安,袁青山又凝視著這個「徐鳳年」的氣象,掐訣如飛,臉色陰晴不定,「奇了怪哉,為何越算你越是必死之局?!既然是如此,為何我以後會跟你用包子換銅錢?」

儒生裝束的北莽國師陷入沉思,許久後抬頭道:「這興許便是天道漏一,貧道也算不準一些人一些事。貧道也不能與你言談過多,這就要護送這些士子進入北莽。徐鳳年,你好自為之。」

徐鳳年點了點頭。

徐鳳年一直停在原地,給泥濘路上的車隊墊底,這才跟在後頭,在曰後的幽州邊境目送他們繼續向北遠去。

然後徐鳳年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他進入這座黑白春秋後有過許多次閉目,總是一睜一閉之間即一夢,永遠猜想不到下一次睜眼會出現在何時何地,更不知道又會見到哪些人。

之後數度睜眼閉眼。

徐鳳年見到了清涼山王府搭建的整個過程,也知曉了為何羊皮裘老頭會在此被大亭鎮壓,原來這裡正是酆都的遺址,是同為四大宗師之一酆都綠袍的家鄉,後人都以為當時最隱秘的幫派「酆都」必然是鬼氣森森的地下之城,不曾想到那名女子宗師會選擇一處青山綠湖之畔,取名為酆都。也許僅是在說心死之人棲息於心死之地,也許沒什麼緣由,就是女子鍾情於大漠黃沙之中的這顆綠珠子,喜歡跟她衣裳的相同顏色而已。獨臂無劍的老人一人佔山,便拒退了新涼王徐驍的數百精騎,後來是徐驍數次獨自一人提酒上山,皆是在貧苦北涼之地千金難買的中原好酒,就都坐在老人身邊,說著一些平時不可言說的心裡話,好幾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徹底醉倒在老人身邊,依舊醉話連篇,都是給李義山攙扶下山。終於有一天,羊皮裘老人接過了徐驍手裡的一壺新酒,破天荒開口詢問堂堂北涼王此酒如何,徐驍直言不諱說這沒名字的劣酒,比起以往的好酒,口味差得遠了,但價錢便宜,喝著痛快不說,更是很能醉人,這就足夠。老人喝了一口,說這酒其實叫綠蟻,以前有人勸酒,他也是嫌棄此酒的劣烈。

二姐後來作詩,綠蟻酒第一次被北涼以外熟知,得以風靡離陽朝野上下,應該是來源於此。

之後閉眼復睜眼,期間看到了頭回進入清涼山梧桐院的兩個女孩,一個她當時還叫著紅麝,青鳥還是青鳥,但多了個姓氏,王,王青鳥。

只是那會兒兩個女孩的姓情與曰後截然不同,紅麝帶著濃重的北莽氣息,眼神冷冽如刀子,見著誰都心懷敵意,哪怕是那個需要她侍奉的小主人,北涼世子殿下徐鳳年,也不例外。青鳥則截然相反,他父親是四大宗師中最年輕亦是死得最晚的槍仙,王綉晚年得女,尤為寵溺,她的初次入府登山,並非以婢女身份現世,而是作為小貴客,當時尚未改姓的王綉師弟劉偃兵帶著少女進入王府,只是未與少年徐鳳年相見。後來發生了陳芝豹大逆不道弒師的巨大變故,劉偃兵曾經單槍匹馬挑釁有五百騎護駕的北涼王,直到最後被劍九黃用了八劍才堪堪攔下,對江湖武夫向來很不客氣的徐驍竟是任由這名武道天才離去,許他三次報仇機會。三次用完之後,劉偃兵既沒有殺掉徐驍,也沒能殺掉在邊境上如曰中天的陳芝豹。他跟後來已經做了幾年馬夫的劍九黃不打不相識,相約喝酒,劉偃兵才知道本命黃陣圖的缺門牙老劍客,原來是西蜀劍皇的師弟,起先是跑來北涼報仇,後來也是很多次殺著殺著,就沒了那份恨意。

劉偃兵隨口說了一句,君臣死國門,劍客死江湖。西蜀劍皇,兩者都死得其所。老黃笑著回了一句,是這個道理,不過俺可說不出來這種話。

老黃還說他挺喜歡那個小殿下的,不會嫌棄自己一身馬搔味,看人的時候,的確是在看人,不像以往走江湖瞧見的許多豪閥王孫,看門當戶對的家伙才算看人,看其他人都是看狗。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小子只要去馬廄牽馬,都會偷偷給他這馬夫帶來一壺酒,看著自己喝就很開心。老黃說這孩子總念叨著江湖好玩,老馬夫就說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帶他去真正的市井江湖走一走看一看,這個孩子一定會失望的。

說到這裡,缺門牙的老黃笑得合不攏嘴,不小心從嘴裡漏出許多黃酒。

沒過多久,青鳥就丟了那個姓氏不用。而劉偃兵也改姓徐,當了老涼王的親衛扈從。

不知為何,這個徐鳳年知道了自己是最後一次睜眼神遊於春秋。

他站在一名小姑娘的裹屍草席附近,只能看著她被人嘲諷和毆打,然後他看到了年輕世子殿下即年輕自己的鮮衣怒馬。

Scroll to Top